“龍泉水烹龍嶂茶,何其此際斷津涯。更深月上難成寐,古寺鐘聲帶漏撾?!边@是清代詩人凃方略贊美九龍茶和龍泉水所寫的詩篇。
自古名茶伴名水,好茶還得好水泡。九龍茶和龍泉水是江西省安源縣久享盛名的雙絕,早為民間所傳頌。九龍茶產(chǎn)于安源九龍嶂,九龍泉坐落在安源縣東北的龍泉山。
這里地熱由東南向西北伸展,最高處海拔1040余米,九峰矗立,龍?zhí)毒趴玻絼菸《?,登高遠眺,形如九龍飛舞,勢如五虎下山。相傳在隋唐以前這里就有茶樹種植,多分布在寺院附近的山坡道旁。其中天龍、玄女廟、真空寺、古亨殿等都是茶葉集中產(chǎn)地。據(jù)《安源縣志》記載:“爾乃披荒阜之捺荊兮,藝蒙頂之芬叢;樹經(jīng)冬而含秀兮,芽乘春而程工;發(fā)馨于巖壑兮,媲源瀣奚帛崇;以陸羽之元經(jīng)兮,還生盧仝之腋風;會上貢于九重兮,何羨乎之六安、武夷之青蔥”。從這段記載里,可以看出九龍茶歷史之悠久。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好友鄒元彪,為了抗金救國,來到九龍嶂,組成九龍寨,一面招募鄉(xiāng)勇擴軍,一面籌備軍餉鼓勵耕織,號召當?shù)厝嗣駢ɑ姆N茶,茶園面積有了很大發(fā)展。到了明代初葉,這里產(chǎn)茶更有發(fā)展,并由生產(chǎn)團茶改為散茶,茶葉的花色品種有上春、二春、大莊、勻莊、子芽頭、茶末等多種。到了清初作為貢茶,所貢茶葉都是細嫩芽葉。長期以來,九龍山人民,常以載歌載舞來表達豐收的喜悅和對九龍茶的頌揚。古代的“贛南采茶戲”以及現(xiàn)代的“茶童歌”和電影《茶童戲主》,就都是以九龍茶為背景編制而成的。
九龍茶屬于炒青綠茶,采制精巧。上等九龍茶實為一種芽茶,春分后,當茶芽初伸如谷粒大小時,開始采摘,全由未開展的肥嫩茶芽制成。采摘要求嚴格,陰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芽、病傷芽、瘦小芽不采。采后必須選揀和適當攤放。初制以高溫殺青、經(jīng)過二炒二揉、初干、整形、理條、提毫、攤涼和烘焙等工序制成。品質(zhì)特點為,外形條索緊結(jié)、壯實,茸毛披露;香高持久;湯色碧綠;滋味甘醇;葉底翠綠、勻亮。品質(zhì)十分優(yōu)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