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鮮葉攤放
鮮葉采后一般需攤放一段時間。攤放的目的一方面是隨著水分散發(fā),使葉色變深,葉質(zhì)變軟,可塑性增加,有利于造型;另一方面是通過攤放散發(fā)青氣,生成更多對品質(zhì)有利的成分,如氨基酸、可深性糖增加,酯型兒茶素減少。
攤放的場所應選取清潔、陰涼、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一般應在蔑蕈上進行攤放,厚度15~20厘米,每平方米約10千克,時間不超過10小時。做到早攤放、時付制、依次付制,攤放中間可翻拌,但要輕翻輕拌。
在多雨季節(jié),采收大量鮮葉無法安排加工時,可以采取貯青的辦法,以保證鮮葉的質(zhì)量不變。貯青設備有貯青箱、自動箱式貯青設備和貯青槽、貯青槽應用較為廣泛。用貯青槽貯存鮮葉,鮮葉厚度一般為80~100厘米。貯青時可采用間歇通風的方法,以防止葉溫上升。貯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
一般來說,鮮葉攤放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掌握鮮葉攤放厚度 攤放過薄鮮葉水分散失快,時間相對就短,會影響鮮葉內(nèi)含物的正常轉化;攤放過厚,時間延長,葉堆溫度升高,鮮葉易紅變,影響制茶品質(zhì),甚至產(chǎn)生劣變。
2.正確地適度攤放 攤放時應注意鮮葉狀態(tài),根據(jù)“嫩葉老攤,老葉嫩攤”的原則;攤放后嫩葉含水量應少些,老葉含水量略多。一般含水量在78%以上的鮮葉,失重率掌握在15%~20%為宜。鮮葉經(jīng)攤放后,葉質(zhì)變軟、發(fā)出清香味時,可進入下一工序。
(二)殺青
殺青是綠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物質(zhì)的酶促氧化,同時散發(fā)部分青氣,改變鮮葉內(nèi)含成分的部分性質(zhì),以形成綠茶應有的色、香、味,而且還通過蒸發(fā)部分水分增加葉質(zhì)的韌性,便于揉捻造型。
1.殺青的品質(zhì)管理 殺青品質(zhì)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干茶的質(zhì)量,抓好殺青葉的品質(zhì)管理,是綠茶加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1)正確處理好溫度、投葉量及殺青時間幾個因子之間的關系
①溫度 殺青對葉溫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圍。高溫殺青的主要標志就是在短時間內(nèi)使葉溫達到80℃以上,以盡快抑制酶活性,同時散發(fā)部分青氣。但是鍋溫的高低又與投葉量密切相關。一般投葉量越多,鍋溫要求越高;投葉量越少,則鍋溫相對可以稍低。
②投葉量 一般嫩葉、雨水葉含水量相對較高,投葉量宜少;而老葉等含水量較少,投葉量可適當增加。如果投葉量過多,就可能會產(chǎn)生殺青不透,出現(xiàn)紅梗紅葉;投葉量過少而鍋溫又較高,則會出現(xiàn)焦邊、焦葉和爆點現(xiàn)象,產(chǎn)生焦味,影響殺青質(zhì)量。
③殺青時間 殺青要求“高溫、短時”,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鈍化酶活性的目的。一般殺青技術要求葉溫在1~2分鐘內(nèi)升高到80℃以上,最長不能超過3~4分鐘,否則就會出現(xiàn)紅梗、紅葉。
(2)殺青原則 殺青時采取“高溫殺青,先高后低;拋悶結合,多拋少悶;老葉嫩殺,嫩葉老殺”的原則。
(3)殺青程度 靈活掌握殺青程度。殺青適度的指標是:葉色暗綠、梗彎曲不斷;手捏葉質(zhì)柔軟,略有黏性;手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此殺青程度為適度??傊?,殺青要適度。殺青不足,青氣未除盡,滋味薄澀,而且容易產(chǎn)生紅梗、紅葉;殺青過頭,殺青葉色澤變黃,香氣鈍熟或出現(xiàn)焦味,滋味不正。
2.滾筒殺青機 目前大宗綠茶基本實行機械生產(chǎn),按照機械性能可分為鍋式殺青機、滾筒殺青機和汽熱殺青機等幾種。由于滾筒式殺青機具有產(chǎn)量高、又能連續(xù)作業(yè)的特點,所以各地都普遍采用這一方式。
滾筒殺青機是一種連續(xù)作業(yè)的殺青機,其型號有多種,但設計原理基本相同,機械結構也大同小異。一般簡體直徑60~80厘米,筒長400~450厘米,轉速27~28轉/分,從投葉到出葉全程一般3~4分鐘。每小時投葉量春季嫩葉為150~200千克,老葉可適當增加。操作時爐灶生火后,即開啟電機,使?jié)L筒運轉均勻受熱。當筒體高溫處微微泛紅,或見火星跳動、簡體溫度達400℃左右時,即可開動輸送帶送葉。開始時快速加倍投葉,以免焦葉。待簡體出葉后,轉為正常、均勻、適量連續(xù)投葉,并啟動排氣罩電動機,將水蒸氣排出。在殺青過程中,視出葉口的殺青葉質(zhì)量,及時調(diào)整投葉量。如殺青過度,可適當增加投葉量;反之,殺青不足,則適當減少投葉量。隨時檢查爐溫,保持爐溫恒定。停機前0.5小時應降低爐溫,以免焦葉。具體操作還應根據(jù)鮮葉狀況(如老嫩程度、含水量等)以及筒內(nèi)蒸汽產(chǎn)生情況來控制筒溫和投葉量。
(三)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為了卷緊茶條、縮小體積,有利于炒干過程中整形,并適當破壞葉片組織,使茶葉內(nèi)含成分容易泡出且耐沖泡。大宗茶加工基本上都采用機械揉捻。
1.揉捻的品質(zhì)管理 老葉熱揉,嫩葉冷揉。老葉含較多的纖維素、糖、淀粉等物質(zhì),在一定含水量范圍內(nèi),其黏稠性會隨溫度上升而提高。此外,葉片越老其角質(zhì)層越厚,冷揉不易成條,應采用熱揉。嫩葉纖維素含量低,又有較多的果膠等物質(zhì),揉捻時容易成條,一般采用冷揉。
(1)揉捻時間與壓力 一般一、二級嫩葉,揉捻以無壓揉捻為主,中間適當加輕壓;而三級以下茶葉要求逐步加壓,即開始無壓,中間加壓,最后又輕壓或無壓。壓力要求遵循“先輕后重,逐步加壓,輕重交替,最后不加壓”的原則;同時在加壓適當?shù)那疤嵯?,時間必須保證,要求揉透而不斷碎,既成條又不損毫尖。
(2)投葉量要適宜 投葉量過多,使殺青葉在揉桶內(nèi)翻轉困難,揉捻不勻,條索不緊,產(chǎn)生扁碎茶;投葉量過少,導致松散條過多,起不到揉捻應有的作用。
(3)掌握揉捻程度 揉捻均勻,成條率高。三級以上原料成條率要求在80%以上,三級以下的原料則要求在60%以上;組織破碎率達到標準。一般要求綠茶揉捻葉的組織破碎率為45%~55%;茶汁黏附在揉捻葉表面,手摸有黏濕的感覺。
2.機揉方法
(1)揉捻機型 目前綠茶加工使用的揉捻機一般均為中型或大型揉捻機型,型號較多,主要有6CR-40型、45型、58型和55型以及65型(按揉捻機的揉桶直徑分型)。
(2)投葉量、揉捻時間和壓力 揉捻時掌握合適的投葉量、揉捻時間和壓力。此外還要根據(jù)葉子的老嫩和殺青葉的情況,適當掌握冷揉和熱揉的關系。
①投葉量 投葉量依機型而定,45型揉捻機投葉量為15千克/桶左右,而55型揉捻機投葉量為35千克/桶左右。對于嫩度差、葉質(zhì)老的茶葉,投葉量可少一些;而嫩度好的原料,投葉量應多些。還要看殺青葉的殺青程度。殺青時間短、殺青葉含水量高的,投葉量不宜過多;反之,投葉量可略多些。
②揉捻時間和壓力 揉捻加壓的原則為“輕一重一輕”,揉捻時間為30~60分鐘。不同級別的原料其揉捻時間及壓力調(diào)節(jié)是不一樣的。一、二級原料,揉捻時間為20~30分鐘,壓力調(diào)節(jié)為無壓5分鐘→輕壓10~20分鐘→無壓5分鐘;而三級原料揉捻時間為30~35分鐘,壓力調(diào)節(jié)為無壓5分鐘→輕壓10分鐘→中壓10分鐘→無壓5分鐘;四、五級原料揉捻時間為35~45分鐘,壓力調(diào)節(jié)為無壓5分鐘→中壓10分鐘→重壓15分鐘→無壓5分鐘。原料較嫩如加壓過重、時間過長,則芽尖易斷碎,影響質(zhì)量;而對于較老的原料,如果不予重壓而時間又達不到要求,則揉捻葉條索不完整,成條率低。
(3)揉捻機轉速 揉捻機轉速以45~55轉/分為好。轉速過快,易產(chǎn)生扁片,斷頭茶多;轉速過慢,則會導致條索不緊,工效低。
(4)解塊分篩 揉捻后的茶葉必須及時地進行解塊分篩。一般嫩葉采取一次揉,揉后解塊分篩;三級以下老嫩不均勻的青葉分2次揉捻,中間解塊分篩1次,頭子復揉。
(四)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整理條索,塑造外形,發(fā)展茶香,增進滋味,蒸發(fā)水分,達到足干,便于貯藏。綠茶干燥一般采用曬干、炒干和烘干3種方式。①曬青綠茶采用曬干,方式最簡單,但易受天氣的影響,品質(zhì)常有日曬味,現(xiàn)只用于普洱毛茶加工。②烘青綠茶干燥以烘焙為主。③炒青綠茶以炒為主,以烘為輔。只有少數(shù)名茶需一次炒干,一般要進行多次干燥。
1.炒青綠茶的干燥 長炒青干燥分3次炒干。根據(jù)整形要求的不同可分為二青、三青、焯鍋3個過程。由于各個環(huán)節(jié)所采用的干燥方式不同,炒青綠茶干燥的加工作業(yè)呈多樣化現(xiàn)象,有全炒、全滾、烘→炒→滾、炒→滾、滾→炒→炒等。經(jīng)過不同機型及作業(yè)的對比試驗認為,在各組合中以烘→炒→滾工藝最好,條索完整,碎茶少,制茶質(zhì)量高。
(1)二青烘干 烘二青時,采用烘干機作業(yè)。一般進風溫度為110℃~120℃,葉層厚2~3厘米。二青烘干必須嚴格掌握原料的含水量。烘葉過于,在下一干燥作業(yè)時易斷碎;烘葉含水量過高,下道作業(yè)翻炒困難,也會影響品質(zhì)。一般適宜的烘葉含水量范圍為35%~45%,這樣有利于炒緊條索。
(2)炒二青 二青葉烘干攤晾后,再用鍋式炒干機炒二青。每鍋投葉量12千克左右。鍋溫100℃~110℃,控制葉溫在48℃左右,炒至含水率為20%左右時出鍋。嫩葉稍攤晾后,二青葉即可拼鍋炒三青。
(3)炒三青 經(jīng)炒二青后,由2~2.5鍋的二青葉合為1鍋(約20千克)進行炒三青,至含水量為9%~10%時出鍋。
(4)滾炒 經(jīng)炒三青后的葉子,再用瓶式炒干機進行焊鍋至足干。一般110型的炒干機每筒投葉量約40千克,投葉量以炒時有少量葉子滾出為度。時間為60~90分鐘,除開始10分鐘內(nèi)溫度可稍高外,主要以低溫長炒為主,炒至茶葉含水率為5%~6%時即可出筒。
2.烘青綠茶的干燥 烘青綠茶的干燥通常分毛火和足火二次干燥,中間攤晾回潮,采用烘干機烘干。
采用手拉百頁式烘干機,毛火進口溫度llO℃~120℃,攤葉厚度為1厘米左右,每隔2~3分鐘自下而上拉動手柄,使上一層茶順序落人下一層。注意落葉要干凈,時間12分鐘左右,烘至含水量為18%~25%、手觸茶葉以稍感到刺手為適度。下烘攤晾回潮0.5~1小時,厚度為10厘米,葉子回軟后即可進行足火。足火時進風溫度為100℃~110℃,攤葉厚度為1~2厘米,每隔3分鐘也由下而上提動手柄,使茶葉順序下落,時間16分鐘左右,至含水量為4%~6%、以手捏茶葉即成粉末為適度。
如采用自動烘干機,攤葉應稍厚,為2~3厘米,毛火時進口溫度為120℃,而足火則為110℃。
3.干燥工藝的品質(zhì)管理 綠茶干燥采用分次烘干,溫度先高后低,中后期做到低溫長炒,這樣做成的干茶色澤綠潤,香氣鮮爽清高,湯色清澈,葉底鮮翠。同時分次干燥,能促使茶葉均勻于透,對提高品質(zhì)也有一定的好處。
炒青綠茶干燥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利弊不一,生產(chǎn)上要科學選配。一般全炒型茶葉條索緊結,色深綠起霜;但芽尖斷碎,碎末茶特多。全滾型茶葉可克服以上弊病,有條索完整、鋒苗好的效果;但條索松泡,色澤深暗、偏黃,香氣低悶。
正確掌握干燥程度,以用手捻茶葉能成為粉末為宜。特別要注意莖梗含水率不可太高,以免茶葉返潮變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