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規(guī)劃--防護林與遮蔭樹
3、防護林與遮蔭樹
凡凍害、風害等不嚴重的茶區(qū),以造經(jīng)濟林、水土保持林、風景林為主。一些不宜種植作物的陡坡地、山頂及地形復雜或割裂的地方,則植樹為主。植樹與種植多年生綠肥相結合,樹種須選擇速生、防護效果大、適合當?shù)刈匀粭l件的品種。喬木與灌木相結合,針葉與闊葉相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灌木以宜作綠肥的樹種為主。園內植樹須選擇與茶樹無共同病蟲害、根系分布深的樹種。林帶必須與道路、水利系統(tǒng)相結合,且不妨礙實施茶園管理使用機械的布局。
(1)林帶布置 以抗御自然災害為主的防護帶,則須設主、副林帶;在擋風面與風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不大于45°)處設主林帶,為節(jié)省用地,可安排在山脊、山凹;在茶園內溝渠、道路兩旁植樹作副林帶,二者構成一個護園網(wǎng)。如無災害性風、寒影響的地方,則在園內主、支溝道兩旁,按照一距離栽樹,在園外迎風口上造林,以造成一個“園林化”的環(huán)流。就廣大低丘紅壤地區(qū)的茶園來看,山丘起伏,縱橫數(shù)里,樹木少見,茶苗稀疏,這種環(huán)境,是不符合茶樹所要求的生態(tài)條件的,“園林化”更有必要。防護林的防護效果,一般為林帶高度的15-20倍,有的可到25倍,如樹高可維持20m。就可按400-500m距離安排一條主要林帶,栽喬木型樹種2-3行,行距2-3m,株距1.0-1.5m,前后交錯,栽成三角形,兩旁栽灌木型樹種。林帶結構有緊密結構、透風結構和稀疏結構三種。風寒凍害嚴重地帶,以設緊密結構林帶為主,林帶寬度為15-20m。有臺風襲擊的地帶,宜用透風結構或稀疏結構,其寬度可到30m。以防御自然災害為主的林帶樹種,根據(jù)各地的自然條件去選擇。目前茶區(qū)常用的有杉樹、馬尾松、黑松、白楊、烏桕、麻櫟、皂角、刺槐、梓樹、榿樹、油桐、油茶、樟樹、楝樹、合歡、黃檀、桑、梨、柿、杏、楊梅、柏、女貞、竹類等。作為綠肥用的樹種有紫穗槐、山毛豆、胡枝子、牡荊等。
(2)行道樹布置 茶場范圍內的道路、溝渠兩旁及住宅四周,用喬木、灌木樹種相間栽植,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保護了茶樹,更提供了肥源。一般用速生樹種,按一定距離栽于干道、支道兩旁,兩喬木樹之間,栽幾叢能作綠肥的灌木樹種。如道路與茶園之間有溝渠相隔的,可以栽苦楝等根系發(fā)達的樹種。我國除南方的部分茶區(qū)種植遮蔭樹外,一般茶區(qū)茶園內都不布置遮蔭樹,只種行道樹以改變小區(qū)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