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桂原產(chǎn)于安溪虎邱羅巖村,是烏龍茶中風(fēng)格有別于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在現(xiàn)有烏龍茶品種中是發(fā)芽最早的一種,制成的烏龍茶,香氣特別高,所以在產(chǎn)區(qū)被稱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譽。
黃金桂是以黃旦品種茶樹嫩梢制成的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葉為橢圓形,先端梭小,葉片薄,發(fā)芽率高,芽頭密,嫩芽黃綠,毫少。
歷史發(fā)展
在安溪黃棪的發(fā)源地有兩則生動的故事:
一為:
相傳清咸豐十年(1860年)安溪縣羅巖灶坑(今虎邱鎮(zhèn)美莊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為妻。
新婚后一個月,新娘子回到娘家,當(dāng)?shù)仫L(fēng)俗稱為“對月”。“對月”后返回夫家時,娘家要有一件“帶青”禮物讓新娘子帶回栽種,以祝愿她像青苗一樣“落地生根”,早日生兒育女,繁衍子孫。
王淡臨走時,母親心想:女兒在娘家本是個心靈手巧的采茶女,嫁到夫家后無茶可采,“英雄無用武之地”,小日子也不好過,不如讓她帶回幾株茶苗種植。于是便到屋角選上兩株又綠又壯的茶苗,連土帶根挖起,細心包扎好,系上紅絲線,讓女兒作為“帶青”禮物帶回灶坑。
王淡回家后將茶苗種在屋子前面的埕角。夫妻兩人每日悉心照料,兩年后長得枝葉茂盛。奇怪的是,茶樹清明時節(jié)剛過就芽葉長成,比當(dāng)?shù)仄渌铇浯蠹s早一個季節(jié)。炒制時,房間里飄蕩著陣陣清香。制好沖泡,茶水顏色淡黃,奇香撲鼻;入口一品,奇香似“桂”,甘鮮醇厚,舌底生津,余韻無窮。
梓琴夫妻發(fā)現(xiàn)這茶奇特,就大量繁衍栽培,鄰居也爭相移植。并以這茶是王淡傳來的,因為茶湯金黃,閩南話“王”與“黃”,“淡”與“棪”語音相近,就把這些茶稱為“黃棪茶”。原樹于1967年樹齡已歷百余年,高2米多,主干直徑約9厘米,樹冠1.6米。惜因蓋房移植而枯死。
二為:
清咸豐年間(1850-1860),安溪羅巖茶農(nóng)魏珍,到福洋探親,回來路過北溪天邊嶺時,看到路邊石縫間長著兩株花開得引人注目的奇異茶樹。便折下枝條帶回家植于盆中,并壓條繁殖,精心培育后單獨采制,敬請鄰居品嘗。眾人見此茶未揭杯蓋已奇香撲鼻,遂盛贊為“透天香”。在眾口相商之后,即取茶水金黃清淡命名為“黃棪”,并流傳至今。在詔安也俗稱為“八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