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品茶,從民間茶習(xí)俗所體現(xiàn)出來的茶文化中,往往可以了解各民族之間、各地理區(qū)域之間的歷史淵源。”在福建寧德市政府掛職的福建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劉國平說,茶以一種文化的觸角,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角角落落,其不僅僅是解渴的飲料,更是一種厚重的禮儀,一種生活的樂趣,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
他表示,福建和臺灣的民間茶習(xí)俗原本就是一脈相承,閩東的各種民間茶習(xí)俗可以說和臺灣相差無幾。
看看閩臺的“茶禮”婚俗便可知一二。由于福建和臺灣飲茶之風(fēng)盛行,男女訂婚也習(xí)慣用茶禮,閩臺傳統(tǒng)婚禮的整個過程似乎都和茶息息相連。閩臺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即訂婚時的 “下茶”、結(jié)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只有經(jīng)過“三茶”和“六禮”手續(xù)成婚的,才算是明媒正娶來的。
據(jù)介紹,過去,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xí)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后,依輩份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dāng)男方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臺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shù)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nèi)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于茶杯作為回禮。結(jié)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臺灣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xiāng)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并寄上。
在閩臺傳統(tǒng)婚禮現(xiàn)場,往往擺著一個巨大的烘爐和茶壺。按照閩臺婚俗,新人跨烘爐有興旺之意。而烘爐上的四個大字“和敬怡真”在閩臺人眼中既是茶道,也是夫妻的幸福之道。這幾個字告誡新人們,雖然兩人成長背景不同,但是在婚姻生活中要牢記互敬互讓,相互包容。聽完這段金玉良言,每位新人再喝上了一杯象征“甜蜜美滿”的功夫茶,他們便有了更深的感受。
閩臺民間之所以如此時興茶禮,是因為在福建和臺灣民間,茶樹是締結(jié)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jié)婚以茶為禮,取其“不移志”之意。
福建福安一位老先生吳生,將閩臺茶習(xí)俗歸納為五種類型:象征型、生活型、禮儀型、祈福型、藝術(shù)型。他說,閩臺兩地人都好客,客人前來,不管是否口渴都要泡給一杯茶,而來客即便口不渴也要飲上一口。在閩東福安,送給客人或走親戚所持的糕點還被稱作“泡茶”,意即臨時泡茶來不及,且以糕點代茶飲,可見敬上一杯茶之禮更重于糕點。
時下,正是清明時節(jié),許多臺胞回鄉(xiāng)掃墓,他們和自己的骨肉親人一起拜祭祖宗時,也在掃墓歸來的“龍籽袋”里放置茶葉,以祈求福至財臨、家丁興旺?;氐酱謇铮麄兒袜l(xiāng)親們泡上兩杯茶,更是有著敘不完的兩岸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