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路過成都有名的琴臺路,走進街中部路左側的“正大名茶”店,經(jīng)店員介紹,得知該公司在生產(chǎn)久負盛名的福建烏龍茶,感到有些好奇。早已得知四川名山在試種植烏龍茶樹,但尚未品嘗過川生烏龍茶。眾所周知,茶與土壤、地理位置、水土環(huán)境、氣候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有直接關聯(lián),不同的地方,同樣的茶有著天壤之別,種植與生產(chǎn)烏龍茶,四川行嗎?
離開該店時,店員MM遞了兩包促銷烏龍茶,回到家中,細細看來。該茶由名山正大茶葉有限公司生產(chǎn),該公司系泰國正大集團與蒙山茶葉集團合資興建,是四川省境內(nèi)首家外商合資茶葉企業(yè)。在蒙頂山建立了3000畝有機生態(tài)園,從臺灣引用的生產(chǎn)設備,由臺灣與福建制茶專家指導制作烏龍茶。
該茶名為“正大喜茶”,原系臺灣品種引進到蒙頂山種植。
半發(fā)酵工藝,等級為特級3號
標準:Q/21100158-0.02-2001
凈含量:3g
沖泡:為了感受該茶的原味,采用蓋碗。
這是一泡的茶葉舒展情況。
水溫:沸水即泡。
六泡之茶湯:上排左起分別為第一至第三泡,下排左起:第四泡-第六泡。
六泡后的茶底,估計還可以繼續(xù)沖泡。
干茶:帶有一股濃郁的青茶原味,但沒有閩產(chǎn)烏茶香味烈。閩產(chǎn)人參烏龍茶味道很烈,沒有沖泡他人也可聞得其味。
第一泡,有一股較強青草味,以后數(shù)泡沒有。以后數(shù)泡味道變化不大,第二、第三泡也沒有感到原預計的有所提升,估計是蓋碗沖泡的緣故。每泡喝下有一點點苦澀,回甘的感覺不明顯。
湯色:淡淡的略帶黃綠,這是發(fā)酵較淺,一般青茶的特點。
茶底:顏色較淺,沒有想象的那樣深。葉薄沒有韌性,用手指揉搓,較滑一下就成泥狀,由此可見,選用的鮮葉應當是較嫩的,但這樣的春茶,不耐泡,味道自然就缺乏醇厚之感,茶的品質(口感與賣相)自然下降。
總體評價:發(fā)酵淺,屬于輕香型烏龍茶,適合川人喝綠茶的習慣。品質上,屬于中下品,其香味不能與閩產(chǎn)中等烏龍、鐵觀音相比。與其價位(注:在茶的價位總體上漲趁勢下)200-300元/500g,還是大致適合的。
價格水平:如果該茶價格定位在100-150元,想必銷路會非常好。如果價位合適,當春綠茶喝,還是劃算的,茶味上,可泡次數(shù)上也比綠茶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