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的巖茶焙火,主要分電焙和炭焙。電焙有量化的烘干機與少量用的電焙籠兩種。炭焙所使用的炭,則是使用荔枝炭。不論電焙或炭焙都是工具,關(guān)鍵還是取決于焙茶師傅的功力。
焙火是一項復(fù)雜的工藝。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對焙茶老道的師傅而言,講究“看茶焙茶”。焙茶師傅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本質(zhì),然后掌握焙火的時間與溫度曲線。焙火的目的有二:一是降低水分,二是提香。
目的之一的降低水分,是為了長時間保存。殺青,是第一道焙火。殺青中不論是“蒸青”或還是“炒青”,為的是以高溫讓葉脈停止發(fā)酵。干燥,則是第二道火功,讓水分蒸發(fā)掉。講究的焙茶,要“文火慢燉”以慢工出細活。施以低溫,分不同階段焙火,因為茶葉內(nèi)蘊含的水分要逐步去除,切勿用高火導(dǎo)致急火攻心,造成茶葉炭化后活性盡失。有的時候因為前兩道火焙得不到位,而讓未焙干的茶青過幾年后吐出水氣,或者存放不當(dāng)而受潮,則必須施以第三道火。
目的之二的提香,在殺青得宜的前提下,于不同溫度與時間點,香氣將不斷變化。殺青如果不完全,則仍會有濕氣藏于葉片,焙火時葉片將難以入火,提香難以體現(xiàn)。殺青完全的情形下,茶葉在焙火時隨著時間推移與溫度的變化,香氣逐步發(fā)生轉(zhuǎn)變。例如,知名鳳凰單叢的名聲,來自于它超過一百種的主要香型,而焙火過程因為時間軸的不同,往往在不同的時間點與溫度,會散發(fā)不同的花香或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