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茶也稱(chēng)“三泡茶”“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是居住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回族和東鄉族人待客的傳統飲料。在甘肅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們都以八寶蓋碗茶招待親友。民間叫盅子,上有蓋子,下有托盤(pán),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觀(guān),而且用這種茶具泡茶,有蓋可以保溫,端起來(lái)喝茶又不燙手。蓋碗茶具常有名人繪的山水花鳥(niǎo)或者避火圖,連同茶托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為二十四式,可備茶會(huì )之用。清代茶托花樣繁多,有圓形、荷葉形、元寶形等等。夏天,喝蓋碗茶解渴;冬天,回族群眾圍坐在火爐旁,烤上幾片饃,吃上點(diǎn)馓子, "刮"幾盅蓋碗茶就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了。寧夏回族的人均壽命長(cháng),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其中之一就是常喝蓋碗茶。
綜觀(guān)回族的飲茶民俗有以下兩個(gè)特點(diǎn):一是回族十分重視飲茶的保健功效?;刈逶陂L(cháng)期的生活實(shí)踐中注重科學(xué)配方,,借鑒、吸收、發(fā)展并總結形成了本民族飲茶養生之道。二是回族人民喜歡飲糖茶,這是回族飲茶習俗中的一個(gè)顯著(zhù)特點(diǎn)?;刈宀徽撟约浩綍r(shí)飲茶,還是待客都要在茶葉中配以白糖或紅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來(lái)了不用糖茶招待,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不熱情。近年來(lái),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飲茶、品茶的習俗越來(lái)越盛,同時(shí),為越來(lái)越多的兄弟民族所了解和吸收,對中國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回族的蓋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夏天以茉莉花為主,冬天以陜青茶為主,還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龍井"等等。人們還根據不同人的身體情況選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熱泄火可用冰糖窩窩茶;胃寒的人可用紅糖磚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寶茶”,即除了放茶外,還放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來(lái)香甜可口,滋味獨具,并有滋陰潤肺、清嗓利喉之功效。一般回族家庭飲“八寶茶”,多飲用“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圓肉);有的飲“白四品”(陜青茶、白糖、柿餅、紅棗);還有的喜歡“紅四品”(磚茶、紅糖、紅棗、果干)和“五味茶”(綠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回族群眾泡茶很講究,好茶還要好水泡。人們認為,雪水、泉水和流動(dòng)的江河水泡出來(lái)的茶最佳。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族群眾喜歡用甘甜的黃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區的回族群眾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為雪水、雨水、黃河水雜質(zhì)少略帶甜味,泡茶不會(huì )影響茶葉本身的香味。 回族泡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kāi)水沖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蓋,沁茶的時(shí)間約為二至三分鐘。如果茶香而不清則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稱(chēng)之為上等茶;只有鮮、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群眾把飲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當開(kāi)齋節、古爾邦節或舉行婚禮等家里來(lái)客人時(shí),主人會(huì )熱情地給您先遞上盅蓋碗茶,端上些油香、馓子、花花等干果讓您下茶,到回族群眾家里作客,會(huì )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濃。
敬茶也有許多禮節,即當著(zhù)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kāi),將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一方面是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guò)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來(lái)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給主客。 回族喝蓋碗茶也很講究,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蓋子刮幾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鹵變清湯。每刮一次后,把蓋子蓋得有點(diǎn)傾斜度,用嘴吸著(zhù)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zhù)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慢地飲。
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還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凈,要留點(diǎn),這樣主人會(huì )給您繼續倒水。如果已經(jīng)喝夠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從碗中撈出一顆大紅棗放到嘴時(shí),表示已喝夠了,主人也就再不謙讓倒茶了。 由于飲茶的益處多,回族人民不僅養成了飲茶的習慣,而且走親訪(fǎng)友、定婚時(shí),還喜歡送茶禮。例如回族定親時(shí),一般要送磚茶、細茶、桂圓、紅棗、芝麻、葡萄干等,所以定親也叫“定茶”。在回族結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它親戚朋友協(xié)助待客叫“喝茶”,同時(shí)還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