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幺臺”是道真自治縣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種食俗禮儀。據介紹,每逢嫁娶、壽慶、建房、節日宴請等,都要動(dòng)用“三幺臺”?!扮叟_”是方言土語(yǔ),結束的意思,“三幺臺”顧名思義,一輪宴席要經(jīng)酒、茶、飯三道程序才算結束。
第一臺是吃酒,宴席上擺的“下酒菜”一般不少于九盤(pán),分別為豬心、肝、舌、耳、腰花、肚片、香腸、瘦肉片、鹵雞等,每樣一盤(pán),每盤(pán)十片。主客開(kāi)懷暢飲,不醉不休。酒畢,撤走杯盤(pán),擺上第二臺:茶席。飲的是油茶,這油茶是仡佬族人的獨創(chuàng ),它的由來(lái)也有很多傳說(shuō)。其做法是:用家鄉生產(chǎn)的老鷹茶、苦丁茶、綠茶、藤茶等作主料,放入臘豬油中煎炒,待微黃后加水煨,直到把茶葉煨成呈深褐色的粥,才可入席。擺入桌上,每人一碗,如需要,還可再加。擺上桌來(lái)助飲的則全是素食:米粑、米花、粽子、餅子、糖食、核桃、花生、板栗、葵花等,由尊者帶頭各取所需。
主客在飲酒喝茶之際,正是互訴衷腸、增進(jìn)情感之時(shí),待酒足茶酣以后,才撤去碗盞進(jìn)入第三臺:吃飯。吃飯也叫正餐,是最為講究的一臺。菜肴一般有燒白、豬臉、肚扣、酥肉、木耳、黃花、筍子、海帶、豆腐丸等。如今人們生活好了,還增加了雞、鴨、魚(yú)等。但另有四盤(pán)是必不可少的:豆芽泡菜、蘿卜絲、霉豆腐、洋芋片。佐飯的菜肴一般不能少于16個(gè)。
仡佬族人飲食文化非常豐富,以油茶和“爬坡酒”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