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諺云:"水為茶之母,壺為茶之父。"在品茶中,壺的重要,顯然可見??季恳幌鹿沤裆骑嬚?,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把茶具的配置視為與選茶、擇水、候湯同等的重要。詩人們在詠茶時亦總把茶和茶具并提。徐夤的"金糟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范促淹的"黃金碾畔玉塵飛,碧玉甌中素濤起";蘇軾的"潞公煎茶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莫悄如此。唐人韓的《橫塘》詩有"蜀紙麝煤筆興,越甌犀液發(fā)茶香"之名。紙墨佳可添筆興,茶具精能助茶香。詩人用"犀液"(即初放的桂花,經(jīng)咸鹵腌制)點茶,置于越窯所產(chǎn)的青瓷茶碗中,茶香得以透發(fā),茶色清芬可愛,煞是愜意。
唐時飲茶都用碗,碗有青釉和白釉兩種。青釉以浙江越窯所產(chǎn)為最,白釉以河北邢窯所產(chǎn)蓍名。有人說邢窯白瓷勝于越窯青瓷。陸羽大不以為然,他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三也。"陸羽選擇茶具是從茶的湯色與茶碗顏色相襯益出發(fā),有著很強的審美意識,陸龜蒙的"九秋風(fēng)露越窯,奪得千峰翠色來",也是從藝術(shù)鑒賞著眼的。
宋時茶具趨向小型,改碗為盞,也叫盅。盞盅是一種小型的碗,敞口小足。當(dāng)時盛行黑釉茶盞。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宋時盛斗茶,斗茶者以茶面泡沫鮮白,著盞無水痕,又能耐久為勝。為了便于觀察茶面上白沫,故選用黑釉盞一襯益,以形成白黑二色對比,使之奪目可賞。
明朝流行的茶具以"純白為佳,兼貴于小"。這與茶葉制法民改進有關(guān)。唐宋時茶葉制成蒸青團餅,到明代已盛行炒青散茶,采取全葉沖泡。炒青茶顏色青翠依舊,茶湯青翠如鮮,所以茶盞的襯益與唐宋不同,不再以青瓷為貴,亦不宜用黑釉茶盞,而是"盞以雪白者為上"。純白的茶盞作底色,使茶葉、茶湯更現(xiàn)原色寶光,襯益之美顯然。明張源《茶錄》說:"茶以青翠為勝,濤以藍白為佳……玉茗冰濤,當(dāng)杯絕技"。
陸羽愛青瓷,蔡襄貴黑盞,張源卻以盞白為上。他們各人的喜好不一,但從茶具顏色與茶湯顏色兩相襯益、發(fā)茶香、助茶色而言,他們的審美出發(fā)點又是一致的。品茶作為一種生活藝術(shù),配置茶具,是需要有點藝術(shù)鑒賞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