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茶產于安徽省涇縣涌溪灣一帶,源于明代。我國十大名優(yōu)綠茶之一。
茶樹葉子一半金黃,一半銀白。
相傳當年有位叫劉金的秀才在涌溪灣的灣頭山采草藥在一巨石旁發(fā)現(xiàn)該奇特的茶樹,采摘了一把嫩芽下山炒制,一時間劉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飯鍋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種茶葉,形如珍珠,狀如雪球,色澤墨綠,白毫顯露,墜盤有聲。無論杯中水冷水熱,一投入茶盅,茶葉立即沉底,無一絲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時用猛火炒制,劉秀才稱之為“涌溪火青”,又因為沉底迅速,人們又稱之為“冷水沉”。茶葉投放市場后,銷路通暢,頗受歡迎。至清代被列為貢茶,涌溪火青茶隨之蜚聲全國。
“文士茶癡”汪士慎(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安徽休寧人,揚州八怪之一),飲嘗涌溪火青后,頓覺六腑芬芳,詩興大發(fā),揮毫抒情曰:“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此香靈芽,兩莖細葉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歐瑟瑟散輕蕊,品題認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忘返”。對涌溪火青之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涌溪火青歷史上鼎盛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2年)。隨后因戰(zhàn)火年代而每況日下,瀕于絕跡。新中國的成立后,1955年在國家的鼓勵支持下恢復制作,首批火青茶獲得國務院辦公廳專函鼓勵:“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厲……”。1979年,鄧小平來涇縣視察并品嘗了該茶后贊道:“涌溪火青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業(yè)部和中國茶學會聯(lián)合評定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在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銅質獎。1997年,機制火青被農業(yè)部茶葉檢測中心授予名茶質量證書,次年又獲農業(yè)部舉辦的“98中國國際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覽會“名茶推薦產品”稱號。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貢”等多個系列產品,遠銷國際市場。
涌溪火青外形腰圓,緊結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顯毫;香氣濃高鮮爽,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整齊成朵。干茶落杯叮當有聲,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形似蘭花舒展。沖泡時加水七分滿,茶葉翻滾,煞是好看,觀賞趣味獨特,在眾多的高檔綠茶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