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是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簡稱“瓜片”、“片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明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制作過程中已木質(zhì)化,剔除后,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nèi)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歷史發(fā)展
六安瓜片誕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的精華。據(jù)六安史志記載和清代乾隆年間詩人袁枚所著《隨園食單》,六安瓜片于清代中葉、從六安茶中的“齊山云霧”演變而來。原產(chǎn)地在齊頭山周圍山區(qū),并暢銷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游一帶,京津地區(qū)。并遠銷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歐、美市場。“六安瓜片”不愧為六安人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主要產(chǎn)地
主產(chǎn)地是革命老區(qū)原金寨縣和裕安區(qū),兩地處大別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場產(chǎn)的瓜片最為正宗。
自然環(huán)境
氣溫。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wěn)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于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shù)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shù)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干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類型比較復雜,中山區(qū)(內(nèi)山區(qū))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zhì)多為花崗巖、花崗片麻巖、角閃片麻巖,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zhì)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qū)(外山區(qū))屬下蜀系成土母質(zhì)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zhì)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zhì)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chǎn)茶園區(qū)。
采摘分類
一般在谷雨前后開采,至小滿節(jié)氣前結束,采摘標準以一芽二三葉為主,群眾習慣稱之為“開面”采摘。鮮葉采回要及時扳片,分嫩葉(小片)、老片(大片)和茶梗三類。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根據(jù)采制季節(jié),分成三個品種:
(1)谷雨前手工采制的稱“提片”,品質(zhì)最優(yōu)。
(2)谷雨后采制的大宗產(chǎn)品稱“瓜片”。
(3)進入梅雨季節(jié),茶葉稍微粗老,品質(zhì)一般,這段時期采制的稱“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