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銀茶碾渦軸
這只茶碾,專門用于碎茶,也是法門寺出土的。它由槽身、槽座、轄板所組成。槽身置于槽座之上,與中藥店里用的藥碾子造型類似,底部鏨有“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銀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兩”字樣。碾子銀質(zhì)涂金,上有鎏金鴻雁流云紋。轄板飾飛鴻流云紋。槽上置有碾軸,與碾子配套使用,也稱為墜或軸。軸輪上飾以同樣的鎏金流云紋,輪邊尖銳而薄。
當(dāng)時(shí)的餅茶在烘焙之后,要趁熱碾,這樣泡出的茶色才白,隔夜之后,因?yàn)樗黾樱铚伾突野盗?。茶碾子有木制、瓷制,也有金、銀、銅制的。陸羽認(rèn)為以橘木做的最好;而宋徽宗則主張銀制的為上品,次之為熟鐵所制,用生鐵則損害茶色。據(jù)《雞肋編》記載,宋人還有一種用石頭磨制而成的茶磨,因?yàn)槭|(zhì)好,晶瑩發(fā)亮,人稱掌中金,非常稀少難得,惜目前尚未見到實(shí)物。
鎏金銀茶碾
唐代飲茶的過程是:先將茶餅烘干(炙茶),使之有香氣,之后用紙包裹(陸羽稱用剡藤紙雙層縫制最好),冷卻之后搗碎,放入茶碾中碾成粉末,再用羅細(xì)細(xì)地篩,羅下的茶末放入貯茶器中待用。煮茶時(shí)用鍋(釜)把水煮開,一沸時(shí)(氣泡如魚目),放入鹽、胡椒;二沸時(shí)(氣泡如連珠),舀出一瓢沸水,用則最茶末沿一個(gè)方向倒入,攪勻,稱作擊沸。最后一次水沸時(shí),放入先前舀出的沸水。稍后就可盛入碗中,趁熱品飲。
法門寺出土的金銀茶具中還有一只茶羅,專門用于篩茶末。由蓋、身、座、羅、屜組成,鎏金仙人駕鶴紋裝飾。羅分內(nèi)、外兩層,中間夾有羅網(wǎng),極為細(xì)密,抽屜有拉手,經(jīng)羅底篩下的茶葉末落入抽屜中,煮茶時(shí),可從抽屜中取出茶末。這種茶羅、茶碾是唐代最高級的茶具。
茶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