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買紫砂壺收藏是為了投資,是為了能升值。紫砂壺能升值的確是事實,譬如20年前傅英書花1.2萬元臺幣買到的吳群祥的壺,現(xiàn)在至少升值了4倍。但是,如果只注意它有沒有升值空間,收藏帶給你的樂趣就有限了。應(yīng)該堅信,只要你買到的是真壺,就算不升值也沒有貶值的危險,因為隨著時間的久遠,有年份的紫砂壺永遠有它的價值。
泡茶可鑒定古壺
傅英書,1958年生,中國臺灣人。從事茶藝及紫砂壺收藏、研究20余年,1997年在臺北舉辦大型紫砂壺展并出版專著《紫砂傳承精藝》。后應(yīng)中國香港《中國文物世界》雜志邀請撰寫《紫砂雅集》欄目一年余。1999年應(yīng)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邀請攜藏壺赴津展出?,F(xiàn)專職從事宜興紫砂壺的整理與研究及茶藝推廣。
古壺是指從明代到民國初年這段年代的紫砂壺。古壺的價格高、數(shù)量少、得之不易,加上仿冒的贗品充斥市場,真品難尋??v然有,價格上也讓一般人覺得高不可攀。
想收藏古壺,書本上的資料固然不可不知,譬如明代周高起的《陽羨名壺系》、清代吳騫的《陽羨名陶錄》、民國初年李景康、張虹合著的《陽羨砂壺圖考》等等,但是這些書本上的資料只能帶給你最起碼的常識,最重要的還是從實際比較中入手。所以,必須先有對各種胎土的比較能力,懂得各種紫砂壺手工成型的特征。心態(tài)要鎮(zhèn)定,無論價錢高低,都不要影響你的判斷力。即使目鑒判定是對的,古壺也一定要洗干凈后,實際泡茶使用作為最后的確認。
有了以上的基礎(chǔ),古壺收藏才談得上是“開始”。業(yè)內(nèi)也把對紫砂壺的收藏稱之為“玩”壺。傅英書評價“玩壺”時說道:初入門是商品壺,再來是小名家壺,進階是大名家壺,而最高階段才是收藏古壺。藏壺的過程,從最基礎(chǔ)的“玩”商品壺開始,對紫砂、紅紫砂、段泥、綠泥等幾種胎土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對于各種器型、制作的工藝和壺體線條如何欣賞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就可以進入到小名家壺階段。這時接觸的是至少10年以前出產(chǎn)的紫砂壺或作者職稱為美術(shù)員或者助理工藝美術(shù)師級別的壺,玩小名家壺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經(jīng)驗。
經(jīng)過這兩個過程后,可以升級到接觸工藝美術(shù)師或者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所做的大名家壺。這時的你,已經(jīng)積累了識土識工基礎(chǔ),對于不同大名家壺的特點,能迅速進入“角色”去體會和欣賞,不至于眼花繚亂。
鑒定紫砂壺看氣韻
每個人總要問:“怎樣看紫砂好不好?”問題就在這里,如果你永遠都為“看”的,你是一輩子都“看”不出來紫砂壺好不好的。那么有人又問:“那怎么有時候你看一眼就斷定這把壺好不好?”須知,我也是先積累了多少實用的經(jīng)驗,才有這一眼評斷功力的。
想把眼力練好,文化上的修養(yǎng)是基礎(chǔ)。因為真正藝術(shù)上的審美感受是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在紫砂壺中,全壺整體的線條,各部分的比例布局,壺身、壺嘴、壺把的線條轉(zhuǎn)折,壺身上銘刻的書畫等等,怎么才叫好,必須靠自己多用心去體會。無論是傳統(tǒng)還是現(xiàn)代的紫砂壺收藏者,對紫砂壺的線條審美仍是有一定法則的,書畫賞鑒中常說的“氣韻生動”可以作為我們鑒賞紫砂壺造型的一個準則。至于很多人所重視的壺身內(nèi)外的印款、刻款這些款識,對于紫砂壺來說,款識絕對不是鑒定真?zhèn)螘r最首要的依據(jù)。比起胎土、做工,款識比較好辨認,但也是最容易作假的。所以,只有掌握了胎土和做工的辨認法則,才能避免只認款識帶來的“吃力不討好”。
撿便宜的不到10%
在兩種情況下收藏者可以有機會撿便宜。一種是壺本身相當好但是小有瑕疵,或許是出窯后有自然掉砂或者輕微窯裂,但不至于影響使用的情況,或許是因為運送或使用時輕微的磕碰。如果瑕疵的情況不至于影響實際使用,也不嚴重影響全壺的整體美觀,比如只是里面的蓋唇輕微有個小缺口,這樣的便宜是值得一撿的。古壺的收藏尤其如此,一把壺的胎土及工藝的精妙之處是不會因為這些小瑕疵而減損的。
另外一種情況就很少見了。就是賣給你壺的人本身不識貨,不知道這把壺的價值,所以賣你便宜了。這個情況在現(xiàn)代來說不太會發(fā)生了。以當代的名家來說,多少都有相對的行情價,只有把假的當真的賣給你騙你撿便宜,沒有把真的賤賣的道理。
在我自己的收藏中,稱得上是“撿便宜”的紫砂壺占不到10%的比例。而且在有時候,好東西能為我所得,正是因為我給的價錢比其他撿便宜的人要高。在我的價值判斷中,紫砂壺本身的土與工的質(zhì)量永遠要先于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