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制作的紫砂陶茶具。宜興的陶土,黏力強而抗燒。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宜興紫砂壺始于北宋,興盛于明、清。它的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精美之作貴如鼎彝,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明代紫砂壺大師時大彬制作的小壺,典雅精巧,作為點綴于案幾的藝術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制作的調砂提梁大壺呈紫黑色,雜硇砂土,泛出星星白點,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壺身上小下大,重心穩(wěn)定,是一種古樸雄渾的精品。紫砂壺是陶瓷家族中的驕子,它表里不施釉。據(jù)傳蘇東坡設計的一件樹提壺,取以自然的古青樹枝作為壺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壺身,刻上古樸的瓦當和精妙的書法,清雅古樸,色彩對比也相得益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為有實用價值的珍品。
紫砂壺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貨(無花無字),花貨(擬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幾何圖案)。藝人們以刀作筆,所創(chuàng)作的書、畫和印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古樸清雅的風格。
新中國成立后,紫砂壺藝術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論是紫砂壺的造型還是質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被國際友人贊譽為“世間茶具稱為首”。大師顧景洲的“提璧壺”和“漢云壺”被列為國際交往的禮品。此外,我國還專門為日本消費者設計了一種藝術茶具--橫把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雕刻以佛經(jīng)為內容的精美書法,成為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六百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新產(chǎn)品。由于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用它燒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餿,冬季放在爐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樣繁多,如何評價一套茶具的優(yōu)劣?從總體上說首先應考慮它的實用價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賞價值,即外觀的形態(tài)美。以壺為例,具體要求應注意把握以下各點:容積和重量比例恰當,壺把提用方便,壺蓋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造型、色地和圖案脫俗和諧,實用和藝術美得到融洽的結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興的紫砂茶具就具備了這些特點。
2、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chǎn)生于陶器之后,按產(chǎn)品又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幾個類別。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產(chǎn)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鎮(zhèn)的產(chǎn)品最為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北宋時,景德窯生產(chǎn)的瓷器,質薄光潤,白里泛青,雅致悅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到元代發(fā)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靚典雅,不僅受到國內人們的珍愛,而且還遠銷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鎮(zhèn)白瓷青花茶具,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又開發(fā)創(chuàng)制出許多新品種,無論是茶壺還是茶杯、茶盤,從造型到圖飾,都體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現(xiàn)代東方氣派。景瓷是當今最為普及的茶具之一。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產(chǎn)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龍泉青瓷,以造型古樸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稱于世,是瓷器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被人們譽為“瓷器之花”。龍泉青瓷產(chǎn)于浙江西南部龍泉縣境內,是我國歷史上瓷器重要產(chǎn)地之一。南宋時,龍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窯業(yè)中心。其優(yōu)良產(chǎn)品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是當時皇朝對外貿易交換的主要物品。特別是藝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哥窯”、“弟窯”產(chǎn)品,無論釉色或造型,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因此,哥窯被列為“五大名窯”之一,弟窯被譽為“名窯之巨擘”。
哥窯瓷,以“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澤靜穆”著稱,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最為名貴。釉面顯現(xiàn)紋片,紋片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北極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這些別具風格的紋樣圖飾,是釉原料的收縮系數(shù)不同而產(chǎn)生的,給人以“碎紋”之美感。
弟窯瓷,以“造型優(yōu)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著稱,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為最佳。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無類。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產(chǎn)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斗茶之風盛行,斗茶者們根據(jù)經(jīng)驗,認為黑瓷茶盞用來斗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