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帶給人寧靜淡遠的滋養(yǎng)。啜一口好茶,讓溫潤茶湯、濃郁茶香洗滌憂慮煩惱,在茶中品嘗靜穆、淡然的人生之味……巖茶:醇厚霸烈,名茶中的上品“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茶境悠遠靜謐,與書法講求的雅淡高遠不謀而合,品一杯幽香沁人的茶是許多文人墨客的創(chuàng)作源泉。深圳羅湖普洱茶研究會顧問、深圳博物館書法家羅力生,正是因為書法與茶結(jié)下了緣。羅力生還沒來到深圳之前未近茶,卻靈性十足,書法小有名氣,碑帖兼修的他來深后先后為多個茶館、茶莊寫過匾牌,因此結(jié)識了許多資深茶客,從此開始了20多年的識茶路。
羅力生最早開始識茶、喝茶的時候,鐵觀音是當時較為流行的茶品種。隨后巖茶和普洱逐漸成為了羅力生的心頭好。“武夷巖茶早在宋代列為皇家貢茶而名冠天下。武夷山擁有獨特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它屬丹霞地貌,層巖疊嶂,懸崖絕壁之下,巨谷深坑,日照時間不長,加上巖層厚,土壤以巖礫沙質(zhì)土為主,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為巖茶優(yōu)異品質(zhì)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條件。再而是它獨特的焙制工序,具有焙火巖香之特點,甚為難得。”羅力生介紹,在高溫慢烤中有利于激發(fā)茶葉的內(nèi)質(zhì),而在持續(xù)的“燉火”當中,巖茶能夠發(fā)揮至較佳狀態(tài),成茶至香、清、甘、活,而且偶帶乳香,即為上品。
羅力生平日偏愛武夷巖茶中的大紅袍、鐵羅漢及肉桂,這幾款都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大紅袍的巖韻悠長,呈現(xiàn)乳甘香氣,濃醇生津、清而甘活,久沖而不脫原茶真味。鐵羅漢則成名較早,主要產(chǎn)于竹窠巖,此茶同樣濃醇、甘活,外觀上有葉長、秀斂的特點,茶湯偏薄。”
再有一巖中珍品就是肉桂。肉桂屬清花果香型,夾帶著類似桂皮香氣的辛銳持久,品啜后齒頰留香,沖泡多次后還留存芳香。“品嘗巖茶,尤其肉桂,茶湯的香氣自口吸入,經(jīng)喉腔再由鼻腭呼出,若能得法品飲,肉桂的花韻及浮香更能彰顯,品味更為真切。”
總而言之,上好的巖茶都具有焙火巖香且?guī)橄阒睿怀鲇谄渌璺N。其香氣勝似蘭花而又深沉、辛銳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如古人評曰“銳則濃長,清則幽遠”……普洱:新、老、生、熟各顯其美品罷巖茶,羅力生又沏上了一壺普洱老茶,一股朽木之香氤氳空氣中,有種穿越之感。“7542”是這款普洱老茶的名字,原來茶葉也有自己獨特的“身份證編號”。羅力生解釋,“75”意味著是1975年左右的配方;“4”則表示茶的等級,等級一般分為1至9個等級,特級為最高等級,茶葉品質(zhì)最高;“2”則是勐海茶廠的代號。
醇和、內(nèi)斂、清靈和變化氣質(zhì)是普洱茶的高妙之處。普洱茶越陳越香,這是普洱與其他茶的不同之處。普洱的滋味及條索(葉狀)是判定茶葉品質(zhì)的重要標準,“湯清、氣足、味醇是品賞好茶的核心。”
普洱中,羅力生喜歡帶有陳韻的老生茶、十年左右轉(zhuǎn)變中的干倉茶(新茶),以及有一定年份的老熟茶。在他眼中,三種茶各有各的美妙,喝帶有陳韻的老生茶時,一定要學會分辨朽木或沉木香韻與霉味的區(qū)別。霉味無論濃淡都明顯讓人感到濕倉的臟濕霉氣,異味很強,讓人產(chǎn)生來歷不明的想象。而陳韻則是一種純凈、平和之感,在或朽或舊的氣息中散發(fā)出沉木之香。陳茶經(jīng)過足夠時間轉(zhuǎn)化后已達到陳香的品飲效果,品啜時滋味美好,帶有層次感,讓人領(lǐng)略茶性的醇厚綿柔。
而轉(zhuǎn)變中的干倉茶(新茶)在得法的沖泡下,氣足湯清、層次感強、喉韻甘潤,雖是新茶,但其清透、生津是陳茶所不可替代的。老熟茶則較為平淡、不刺激、不生津,但好處是讓人養(yǎng)氣養(yǎng)胃、神閑氣定。
“三種不同的茶,各有其美,互相不可代替。人們的口味本就帶有階段性和偏向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品飲者帶著不同標準和感受享用自己喜歡的茶就行了,無需有太大的分辨心,因辨真假而忽略好壞,沒有一個閑適、喜悅的好心情來喝茶,最終是會影響品茗的樂趣。”羅力生笑著說。
三四人同飲境界最好20多年的茶生活,早已讓羅力生練就了平和、自然的心境。早年喝茶時,羅力生常參與到“斗茶”的行列,如今他說,“斗茶”已成為了過去式,現(xiàn)在品茶,品的更多是境界和精神。“20年前喝茶偏向‘較勁’,20年后品茶比較隨緣,不再那么執(zhí)著于能不能喝到好茶了。”
在這樣一個出產(chǎn)各樣好茶的國度,羅力生很難統(tǒng)計自己品過多少茶,雖有偏好,但對這之外的茶也沒有絲毫抗拒,碧螺春、龍井常飲,包括來自斯里蘭卡的紅茶也飲。羅力生說,常態(tài)來講并不是那么容易喝到好茶,所以近幾年,羅力生都是用一顆平常心,來喝平常茶。“茶,能讓人把握真性,也讓人領(lǐng)略包容……”
羅力生講求茶境,在好的茶境之下更能品味茶韻。“明代張伯淵在《茶錄》關(guān)于飲茶的章節(jié)說:‘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一個人喝的時候容易達到沉靜的境界,一靜便能通萬物。兩人對飲,就打破了一人獨啜的孤寂,是閑適的情趣。三四個人同飲談笑風生,趣味就來了。但是五六個人同飲就偏多了,七八個人就變成了輪著喝水了。”
羅力生說,自己停留在“二客”的階段比較多,但認為三四個人同飲則是最好的。“品茗相邀,要選擇意趣相近,氣質(zhì)、學識和愛好相通的人。有好茶,還要有好的茶侶,倘若有古琴相伴,或與簫和,則更能營造上佳茶境,悠然自得。”
小鏈接:關(guān)于斗茶羅力生早年喝茶時,常參與到品茶愛好者的“斗茶”行列。“斗茶是品茶的一種方式,早在古代就出現(xiàn)了。斗茶從唐代開始,稱為‘茗戰(zhàn)’,至北宋開始盛行。宋徽宗好茶,撰有《大觀茶論》,他在宮廷內(nèi)發(fā)起斗茶,還配上樂舞,頗有情趣。到了明代,一些文人雅士之間也流行起斗茶,成為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之一。”據(jù)了解,古時的斗茶主要評判“點茶”技藝,以杯面的湯花、色澤和水痕出現(xiàn)的時間早晚為評判標準。優(yōu)勝的茶會作為貢茶上供天子飲用,較次的茶也按成績決定等級。
據(jù)羅力生介紹,斗茶方式多樣,人數(shù)不限,少則三五茶友攜茶臨陣,多則好幾茶桌來比試,來斗茶的通常是圈內(nèi)的茶友。而參加斗茶的人,都會各自拿出珍藏的名茶,在等量、等溫和相同的浸泡時間下沖泡,沖泡后大家一起輪流品茶,品試茶之好壞以分出優(yōu)劣為目的。
“包括茶的湯色、清香程度、細膩度和滋味等,都是決優(yōu)劣的標準。”羅力生說,近年來,茶客斗巖茶、普洱的較多,鐵觀音、單樅、龍井、碧螺春也不在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