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銀絲春尖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和普洱生茶在工藝上僅一字之差,所以當我們喝到銀絲春尖的時候可能會嗅到一絲絲生普的感覺。
但作為一款綠茶,銀絲春尖又和別的綠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香氣沒有其他綠茶那么突出,口感會比其他綠茶好一些。
不僅如此,大部分綠茶的耐泡度一般也就三四泡,但我們這款銀絲春尖的耐泡度竟然隨隨便便五泡以上~。
一款不像綠茶的綠茶
決定了銀絲春尖以上特點的其實就一個字“烘”。可能很多小伙伴都誤以為茶葉都是炒出來的,其實不然,綠茶有四種不同的加工技術,曬青、炒青、蒸青、烘青…
綠茶的四種殺青技法,銀絲春尖用的是烘青
而我們的這款銀絲春尖所使用的工藝屬于烘青,這也是云南綠茶的一大特色,云南綠茶也可以稱之為滇綠,其主要的制作工藝就是烘青。
普洱生茶的曬青工藝讓其后期轉(zhuǎn)化空間很大
前面不是說這款銀絲春尖和生普僅“一字之差”嗎,因為生普就加工工藝來講其實也屬于綠茶,但生普的殺青環(huán)節(jié)用的是曬青工藝,而非烘青工藝。
同樣的原料因為所使用的工藝不一樣,那么新茶的表現(xiàn)和后期品質(zhì)也就不一樣了。
那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把這個銀絲春尖的烘青改成曬青工藝,那么是不是做出來的就是生普了呢?這個對了一半吧,再蒸壓成型就可以叫做生普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說這批銀絲春尖和生普僅“一字之差”也沒毛病。
生普的曬青工藝有利于茶餅的后期轉(zhuǎn)化,而烘青的銀絲春尖沒有后期的轉(zhuǎn)化價值。
銀絲春尖產(chǎn)區(qū),海拔1453米
然后就說到最重要的香氣和口感了,銀絲春尖的香氣和口感同樣受樹種、地理位置、加工工藝、采摘時節(jié)所影響,這里面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工藝和樹種了~
西湖的龍井產(chǎn)區(qū),海拔138米
大部分的綠茶都是炒青工藝,比如我們熟知的西湖龍井、碧螺春、毛尖…,但晏子他老人家說過這么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云南綠茶大部分都是使用的烘青工藝,我想這是結合了云南的樹種時節(jié)以及地貌特征的一個結果。
所以當大家喝我們銀絲春尖的時候,可能會發(fā)現(xiàn)就香氣本身而言算不上突出,但其口感的醇厚和香甜卻特別明顯,而這些很大占比都是烘青工藝帶來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猴魁、瓜片、毛峰這些茶,也都是烘青工藝。
烘青的綠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干茶顏色偏黑,沒有炒青綠茶那么亮綠。
而耐泡度方面銀絲春尖的耐泡度明顯高于其他的大部分綠茶,這也是烘青工藝和云南樹種的一個交叉結果。
云南的特大葉樹種,比巴掌還大
云南的茶樹品類繁多,如果按葉片大小可以區(qū)分為特大葉、大葉、中葉、小葉。我們常見的綠茶絕大部分都是中小葉種,但我們的這款銀絲春尖屬于大葉種茶樹。
大葉種茶樹加上云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再通過烘青工藝,造就了這樣一款身披銀毫彎曲如勾的銀絲春尖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