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如何配茶點
伴隨著飲茶之風(fēng)興起,飲茶的同時如何配“茶點”,成為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就好像飲酒必有佐酒之物,飲茶也必須佐以點心。這種風(fēng)氣在唐朝就已形成。據(jù)史料記載,唐代佐茶點很豐富,一些現(xiàn)在想不到能與茶結(jié)緣的食物都成為了唐人的佐茶點心。比如粽子、餛飩、餃子、餡餅、大餅,乃至烤羊肉,另外還有水果。
時至今日,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許多人將飲茶當(dāng)成了解渴的手段,工業(yè)化的飲料亦大行其道,令一些持傳統(tǒng)觀念的人們不禁大搖其頭。愛茶的人們也基本只在茶、器、水三者上做文章,對于飲茶需伴茶點,多數(shù)人已置腦后。
飲茶沒有配茶點,猶如中國茶文化缺失了一半,所幸一些地方的人們還在堅持傳統(tǒng)。例如廣東人飲早茶仍是堅持“一盅兩件”,也就是一杯茶,兩樣佐茶點心。土生土長的福建人喝功夫茶,仍是要佐以點心,比如豆茸餅、椰餅、綠豆糕等。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堅持著。首先在茶樓中將茶點文化恢復(fù)起來,北京老舍茶館也在努力恢復(fù)“原味”。過去北京人上茶館,除了一杯清茶,桌上肯定還要有幾樣佐茶點心。
選擇茶點的基本原則
茶點的選擇,可以說既是一門技術(shù),也是一門藝術(shù),它需要對茶性了解,還需要對食物性狀深刻領(lǐng)會,但掌握一些原則,具體選擇時就變得相對容易。
要點之一是性味相合。也就是食性要適應(yīng)茶性,食味要與茶味相合。有行家總結(jié)了簡單的3句話,就是:“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記住這句話,微言大義,就算是抓住了總綱。
要點之二是視覺相配。不同的茶葉內(nèi)在茶性、茶味迥別,需要不同味感的食物搭配。不同茶葉外在茶形、茶色珠異,需要不同形狀的食物相伴。這樣才能夠形成一種視覺的和諧之美。例如,龍井的茶汁清澈輕盈,水晶餃?zhǔn)羌雅洌斩牟柚练€(wěn)厚重,配牛肉干最好不過。
總結(jié)以上兩點,就是在不破壞茶汁風(fēng)格的前提下,搭配的茶點還要好吃又好看。此外,還要盡量與地方風(fēng)味迎合。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個地方的土壤、空氣、水、陽光包括海拔不同,即便是同樣的茶種,茶葉味道也可能完全不同。
中國的茶葉動輒以地方命名,比如一個云霧茶,就有廬山云霧、黃山云霧、南岳云霧、英山云霧、云臺山云霧,以及臺灣高山云霧諸多的分別,這還只算名品。茶性、茶味、茶形既因地方不同,相配的茶點當(dāng)然最好也能是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當(dāng)?shù)卦?、?dāng)?shù)毓に?。就像孔乙已喝紹興老酒,一定要配紹興本地的茴香豆才過癮。茶與茶點根出同源,本性相厚,滋味當(dāng)然更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