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歷來不只是茶。
斗茶有趣,卻不如香、琴、花、書來得趣致,它們與茶兩相為用,缺一不可。
我們不說“道”,因為“道可道,非常道”,想要說清并非易事。我們就在裊裊香氳中,泠泠七弦上,幽幽花香里,朗朗茶湯中……靜心體會。
下周,海都茶友會將推出特別策劃“茶事雅趣”,讓我們共賞香、琴、花、書、茶,敬請關(guān)注。
香 清甘溫烈媚
聞香與品茗,自古就是文人雅集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明代萬歷年間的名士徐唯在《茗譚》中講道,“焚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兩相為用,缺一不可”。
品香與品茶有共同之處,品香有五品——“清、甘、溫、烈、媚”,品茶也有四個指標——“香、清、甘、活”,二者異曲同工。
品香過程中香與茶的關(guān)系也有講究。若以香為主,則茶品不可過于濃烈,喧賓奪主。在香席上品茶,茶品宜淡、清香,以名優(yōu)綠茶為宜,才不會奪取香品之韻。但在品茶為主的活動中,香作為輔品,宜淡雅,飄忽若無,茶品之香方可沁人心脾。
品香與品茶,最主要的是有一個靜。身靜,放下手中的事,使自己的身體得到放松。心靜,放下心中的事,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寧。意靜,摒棄雜念,感悟人生真諦。通過鼻觀,感知香氣,激發(fā)靈感,澄心靜懷,達到月明波靜、風輕云淡、以靜生慧的境界。鼻孔的舒暢、咽喉的甘甜、身體的沉靜、心靈的放松,去體驗感受香茶文化獨特的魅力。
琴 琴茶同韻
琴與茶很類似,談論琴離不開操琴技藝,談論茶道離不開煎茶技藝。
琴,也稱七弦琴,又有雅琴、素琴、玉琴、瑤琴等美稱。操琴也稱作操縵、撫琴、弄琴、鼓琴、彈琴、御琴等,是歷代文人雅士用于修身養(yǎng)性甚至體悟至道的“明德之器”。
歷代琴家都十分重視操琴技藝,操琴技藝最主要的就是指法和手勢——左手的“吟、揉、綽、注”和右手的“抹、挑、勾、剔”等,其他相關(guān)指法都是在此基礎上組合變化而來的。
茶,古稱荼,煎茶也稱煮茶、烹茶、點茶、瀹茶、泡茶、沏茶等。煎茶技藝可以簡單理解為茶葉沖泡及品飲技藝。雖然只是一門“技藝”,但也是實踐茶道精神的基礎,因為“藝可載道”。
作為茶人,首先要修習煎茶技藝,諸凡汲水、備器、煎水、滌器、備茶、瀹茶、奉茶、飲茶等,都要認真對待,不可粗疏懈怠,日久天長,自然能功夫純熟,心手相應,也就會與“道”相合了。
琴講求“琴韻”,所謂的“音從意轉(zhuǎn),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講的都是琴韻。心正才能意正,意正才能聲正。茶也講求“茶韻”,韻是品飲茶湯時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稱為“茶韻”,如品飲鐵觀音的“觀音韻”、品飲武夷巖茶的“巖韻”等。
韻,是琴和茶共同擁有的特征,可名之為“琴茶同韻”。
花書茶 重拾雅韻
花道和書道都起源于中國,目前在日本推廣較多,不過近年來,國內(nèi)的花道和書道等雅道也逐漸被茶客重拾,花、書與茶的結(jié)合不斷出現(xiàn)在都市的茶聚中。
花道,亦稱插花,起源于中國佛教的供花,宋元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到東山時代(15世紀)發(fā)展成花道,并成為日本婦女品德、技藝修養(yǎng)的一項內(nèi)容。
在瓶中插花很有講究,早先的插花方式,目的在于使人們注意欣賞瓶、強調(diào)瓶的美;后來茶室中也插花,要求避免以美炫人,須力求滲入自然深處,表示出純潔和簡樸,可以說,花道是屬于美育范疇的。
書法藝術(shù)自古盛行中國,后來普及到朝鮮、越南和日本。在日本,書法藝術(shù)被稱為書道。奈良時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國唐朝文化,書道也不例外,在大學寮里設有書法博士,教學生學中國書法。
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shù)接待客人的禮儀活動,也是從中國起源的。中國唐宋時期飲茶盛行,這時日本派許多留學生到中國求學,他們把中國的種茶、制茶、烹茶技術(shù)帶回日本,使日本飲茶習慣推廣到民間,后來形成“茶道”。茶道有“四規(guī)”和“七則”,“四規(guī)”即“和、敬、清、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