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鐵壺、銀壺還是其他茶道具都是為了飲茶服務(wù)當(dāng)然也有收藏的樂趣,其實日本茶道具的流行并不是崇洋媚外。這個和到日本買馬桶蓋是大不相同,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復(fù)古。
日本抹茶道來源于中國的唐宋 ,煎茶道來源于中國的明代 。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唐宋時期的飲茶方式被日本學(xué)習(xí)去了,當(dāng)時日本派來大量的留學(xué)生,也就是遣唐使,學(xué)了茶道以后,在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朱元璋在明代的時候改團(tuán)茶為散茶,兩宋時的斗茶之風(fēng)消失了,餅茶為散茶所代替。
中日文化的交流離不開遣唐使,也離不開我國僧人的貢獻(xiàn),大家都對鑒真東渡應(yīng)該不陌生,今天講煎茶道,要講兩位僧人。
其中一位高僧叫隱元,隱元及其弟子將中國已經(jīng)普及的葉茶帶到了日本,最初用沸水剪煮,在日本被稱為“煎茶”。
具體講隱元是在他63歲的時候(1654年)攜帶了多名弟子遠(yuǎn)渡重洋,乘坐了鄭成功的船只,自廈門來到了長崎。隱元因其崇高的聲望和當(dāng)?shù)氐纳颂貏e的疏通,不僅擔(dān)任了崇福寺的第四代住持,并于第二年9月自長崎來到了大阪的普門寺。
1658年,又被引薦給江戶的德川將軍,德川幕府當(dāng)時被隱元的高僧氣度所折服,將京都附近的宇治地區(qū)的一片地給了他建造寺廟,當(dāng)?shù)氐娜嗽蟼円部犊木柚?/p>
今天要介紹的第二位高僧就是月海禪師,他就是著名的賣茶翁。
賣茶翁生于德川幕府的1675年,出生地在佐賀縣,父親是醫(yī)生,11歲出家龍津寺,法號月海元昭,14歲隨師父化霖禪師去長崎唐三寺,拜訪過中國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歲徒步千里,到萬福寺參加了禪文化活動。22歲開始只身云游,遍訪高人。29歲已具有自由通達(dá)的詩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風(fēng)流生活。
過了整整50年的禪僧生活,賣茶翁十分厭倦當(dāng)時僧侶社會的生活,念念不忘重振宗風(fēng),曾作詩曰:“將為傳宗振祖風(fēng),卻堪做個賣茶翁。都來榮辱亦何管,收拾茶錢賑我窮?!?/p>
61歲時,他在東山開了一間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起茶來,他在酒旗上寫道:“百兩不嫌多,半文不賺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p>
這時,他的思想已經(jīng)轉(zhuǎn)向“非僧非道又非儒”,神仙的色彩十分濃重,他把茶湯叫做“仙液”;茶客稱為“仙客”賣茶的擔(dān)子則成了“仙窠”。其詩曰:“白云為蓋設(shè)茶筵,千歲風(fēng)光異玉川。我有通天那一路,何須六碗達(dá)神仙?!斑@位賣茶老頭雖然黑面白須,還是個禿頭,卻不受身外之累,煞是自得其樂,自贊道:“老來安分,為賣茶翁。乞錢博飯,樂在其中。煮通天潤,鬻渡月花?!?/p>
74歲時,賣茶翁寫下唯一的傳世之書《梅山種茶譜略》,描述了茶傳入日本的簡史,介紹了神農(nóng)、陸羽、盧仝等茶祖的事跡,從種茶、制茶、賞茶一直說到茶思想,他說:“智水滿于內(nèi),德澤溢于外之余,始及于風(fēng)雅茶事?!边@種思想在下面這首詩中,表達(dá)的極為充分:“酒偏養(yǎng)氣功如勇,茶只清心德似仁??v使勇功施四海,爭如仁德保黎民。”
到了晚年,賣茶翁門前賓客盈門,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種用具。81歲時的9月4日,他選擇四件紫砂茶具送給好友,將其他全部所有,一把火燒個精光,使之化為灰燼,歸還給了大地。
89歲的時候,賣茶翁坐化而去。但他那首《仙窠燒卻語》卻像一把火炬,從此照亮了日本茶道的黑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