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提升既是文化的提升又是技術的提升,既是價值觀的提升,又是生活方式、禮節(jié)的提升?!?——張頤武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張頤武教授在評論界是一位年輕而資深的評論家。他樂于對新興的文化現象發(fā)言,無論是《集結號》、《士兵突擊》、《奮斗》這類影視作品,還是時尚風潮、柯布西耶的建筑甚至華南虎,他的理論之光廣泛觀照。這一次,他把關切給了漸成風尚的茶文化。
茶文化復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
時下公眾人物在媒體上對于茶文化表現出了普遍熱衷,對此,張教授分析說,茶文化是風雅恬淡、精神上具有超越性的象征,這是公眾人物追隨或引導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對喝茶產生興趣,并向公眾進行傳播,盡管他們的傳達未必準確、修養(yǎng)也未必十分豐厚,但他們參與到茶文化建設中顯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也昭示著一種時尚潮流的方向。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精神的文化,從陸羽的《茶經》開始,人們對茶已經有了精神層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以茶為物質基礎和載體,在中國文化久遠的歷史中傳承了很多年。在20世紀計劃經濟時期,中國在較為貧弱艱難的環(huán)境下,茶文化趨于粗放。那時大家喝的多是二分錢的大碗茶,文藝作品在表現工人階級勞動場面中,經常有揮汗如雨的時候端著大搪瓷茶缸咕咚咕咚喝茶的畫面。那時吃飯求飽喝茶只為解渴,想法很單純,對茶文化精神升華的意義、對于它獨特的品位和細膩的體驗不是非常重視。在中國經濟經過一段高速成長,達到了較高水準后,很多都市人對身心的調養(yǎng)產生了需求,因此喝茶的文化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講究喝茶變成了一種文化時尚,大眾通過品茶來達到精神上的超越和保健兩方面的要求??梢哉f,茶文化復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
茶文化走向精致化,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
時下年輕人崇尚“樂活”的生活理念,即以環(huán)保、健康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茶恰好滿足了這一理念的要求,小團體茶話會成了樂活族們鐘愛的對象。對此,張教授表示,在中等消費水平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群中形成對茶的愛好,并通過這種愛好來以茶會友,這不僅是茶產業(yè)發(fā)展的契機,也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
“我們應該意識到,茶文化不是簡單的喝茶,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套價值系統(tǒng)”,張教授表示,中國茶文化走向精致化高端化,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在日本任教兩年的經歷讓張教授對日本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的源頭在中國,而日本對它的發(fā)展和傳承是趨于精細化的,并且在這方面發(fā)展得很充分。日本茶道是秩序化的,有嚴格的譜系和傳承,有完善的教育體系,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tǒng)。他們的教育從茶道禮儀開始,進而進入生活方式,從而達到文化的普及和提升。在日本時,我妻子也曾參加過這樣的學習,不僅對語言學習、對日本文化的認識都很有幫助。與中國面向從業(yè)人員如茶技師、茶藝師的等級培訓和考核不同,日本的茶道教育面向的人群更為廣泛,培訓機構甚至普及到了社區(qū),比如家庭主婦學習茶道是有班可上的。事實上,比較而言,我們在精神價值觀上的資源是相當豐富的,目前需要的是在高端上發(fā)展出一套生活價值,其中,要有可以把握的技巧,有精確的概念和可操作的程式?!?p>如果茶館不能普及,將成為茶文化走向公眾的障礙
中國茶文化的提升既是文化的提升又是技術的提升,既是價值觀的提升,又是生活方式、禮節(jié)的提升。張教授強調說,如果茶館不能普及,將成為茶文化走向公眾的障礙。“目前我國茶館的形象和商業(yè)模式都不是很清晰,它的價格體系相當不明確,價格的隨意性設定讓消費者難以理解和認知,這是茶館發(fā)展上的障礙,是茶文化在技術上應該解決的問題。”張教授舉例說,“其實在上島咖啡,很多人是點茶的,為什么不去茶館喝茶?原因很簡單,在這里喝茶消費者覺得更踏實?!敝袊桊^大部分在裝修上都很高雅,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內質很粗鄙,沒有傳統(tǒng)技藝和文化積淀的體現。其實茶館在茶葉的產地、時間等精微之處大有文章可做,在哲學上的思考也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比如茶點茶食,在日韓茶館,精致的茶點可以讓消費者情不自禁地把錢花在里面。
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并不是茶館普及的障礙,相反,恰恰是緊張的生活給了消費者對身心恬靜的需求。茶館發(fā)展當務之急是技術上的完善,然后是精神上的提升。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當代文學、大眾文化和文化理論。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從現代性到后現代性》、《思想的蹤跡》等。曾受北京大學派遣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對于在全球化產生深刻影響的中國內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和對于當下文化中的認同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