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渚紫筍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而得名,被茶圣陸羽論為“茶中第一”。
顧渚紫筍算是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名茶了,迤邐千年而來,落在每個茶人夢的深處。
早在唐朝,陸羽發(fā)現(xiàn)紫筍茶,并將其推薦作為貢茶。自唐朝經(jīng)過宋、元,至明末,連續(xù)進貢876年,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被茶圣陸羽論為“茶中第一”。《茶經(jīng)》中有記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紫筍茶的稱呼即來源于此。
顧渚紫筍 產(chǎn)地
“陽崖陰林”這是最適宜茶葉生長的環(huán)境,而顧渚山就擁有這樣的優(yōu)勢。顧渚紫筍產(chǎn)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xiāng)顧渚山一帶,因該地面向太湖,背靠顧渚山,形成喇叭口的地勢特征,太湖水汽慢慢浸養(yǎng),雨水充沛,山谷屬陽崖,潮濕空氣,四季霧氣繚繞。
野生茶生長在爛石中,茶叢中夾雜著樹或毛竹,陽光透過,灑下一串清爽,給茶樹以光合作用,不讓陽光直射茶樹。陰林又為茶樹做肥料,落下的枝葉和雜草積下的腐殖質(zhì),成為軟軟的天然肥料。
顧渚紫筍 工藝
顧渚紫筍,每年清明節(jié)前至谷雨期間,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其制作程序,經(jīng)攤青、殺青、理條、攤涼、初烘、復(fù)烘等工序制成。
紫筍茶一年只采一次春茶,為了保證茶芽的完整性,不使用工具,由茶農(nóng)一葉一葉采摘。由于生長于爛石土堆的山崖上,山路崎嶇陡峭,每個茶農(nóng)平均每天僅能采摘6兩鮮葉。采摘回來的鮮葉經(jīng)過人工再次挑選,才能按照綠茶制作工序進行炒制。而全手工炒制的紫筍茶,每一斤干茶都需要32000個左右茶芽。
顧渚紫筍 品賞
顧渚紫筍,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賞心”之譽。
一年只采一次,故茶芽粗壯肥碩、飽滿似筍,色紫,而老葉則成墨綠色,且厚,這是平地茶無法比擬的。外形緊潔,完整而靈秀。沖泡后香氣馥郁,湯色清澈,茶味鮮醇,回味甘甜,有一種滲人心肺的優(yōu)雅。
紫筍茶葉相抱似筍,上等茶芽挺嫩葉稍長,形似蘭花。成品色澤翠綠,銀毫明顯,香孕蘭蕙之清,味甘醇而鮮爽;茶湯清澈明亮,葉底細嫩成朵,隱有蘭花香氣。其內(nèi)含物質(zhì)明顯優(yōu)于其它綠茶,故而更耐泡,五泡尤有余香。
顧渚紫筍 沖泡
選用潔凈透明直升玻璃杯用下投法沖泡
95攝氏度沸水湯杯——投茶適量1:50——85攝氏度開水溫潤泡——搖香潤茶——定點高沖(視茶芽老嫩程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