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于心”這是我能找到的關(guān)于“一見鐘情”的最早出處,來自清·墨浪子《西湖佳話》。很顯然,這是在描寫愛情,但有時喝茶也像是在談戀愛,有一見鐘情,有一見不鐘情;有始亂終棄,也有善始善終。許多做茶的人都渴望喝茶的人能懂自己,茶就是其中的媒介,茶有自己的語言,有的茶在訴說柔情,有的茶在訴說山野,有的茶可以讓你坐下來,有的茶讓你想離開。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不也如此?
從干茶到茶湯,我們通過視覺、嗅覺、味覺等完成了與一泡茶一起的旅程,有的茶停在口腔,有的茶停在胃部,有的茶直達(dá)內(nèi)心,這取決與茶與喝茶者交流的深度。深度的溝通能否達(dá)成,需要雙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外形上看,有嫩芽、有白毫、造型整齊的茶葉更容易讓人一見傾心,但是如果你在與普洱茶“交流”的時候用綠茶的標(biāo)準(zhǔn),那結(jié)果往往是事與愿違。用時下流行的語言,綠茶與普洱茶,應(yīng)該是小鮮肉與大叔的區(qū)別。怎么能用審視評判小鮮肉的標(biāo)準(zhǔn)來發(fā)難大叔呢?
繞了一大圈,其實是想說最近遇到的一款茶。第一次喝到這款茶,是在青蟲君那里,聽介紹,不是名山名寨;看外形,還有許多粗老葉子和茶梗,有人笑著說這樣的茶也值得喝么?青蟲君不解釋,只管給大家泡茶。一見不鐘情之后,故事發(fā)生了轉(zhuǎn)折。這泡茶注水的香氣,茶湯入口的溫潤,最后涌上心頭的寬廣,一切都張弛有度;從頭喝到尾,這款茶表現(xiàn)都很平穩(wěn),有一種歷經(jīng)滄桑之后細(xì)水長流的感覺,低調(diào)、簡約,不張揚。
大家都驚訝一款其貌不揚的新茶可以喝出如此寬廣、溫潤的感覺。當(dāng)場有許多人都追問青蟲君這茶是誰做的,他笑著說,是一個高手做的。 今年的7、8、9月,這泡茶似乎成了青蟲君四處蹭茶的一個保留節(jié)目,只要有青蟲君的地方似乎都有著茶的影子,當(dāng)然了,這款茶也從未讓大家失望。
時間到了10月份,在“古普會”的成立慶典上收到了一餅400g的生茶餅,名曰“普世“餅,初看覺得外形豪放,做工簡單,并沒有更多期待,亦無法一見鐘情。一開湯,很驚訝,溫潤的茶湯里還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后來打聽,萬萬沒想到,普世餅就是前幾個月在青蟲君那里喝到的那款料壓制而成。
許多人與這款茶的相遇也經(jīng)歷了從“切!”到“哇哦!”的過程,一開始是,“切,這是什么茶?”喝下口,就變成“哇哦,太好喝了!”做電商的朋友A收到這片茶,也是一臉鄙夷,拿出自己收的黃片對沖,想把這款茶PK下去,三泡下去,他就喝明白了,他直接讓泡茶的小姑娘把自己做的黃片倒掉,不用對沖了,兩個茶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朋友B,一個北方姑娘,也愛喝茶,平時喜歡喝點名山名茶,收到這個茶的時候也在納悶:這茶會好喝么,喝下之后,就立馬問,到哪里可以買這款茶?這樣的描述似乎有推銷的嫌疑,但我只是想表達(dá),一見不鐘情的相遇有許多種,只是有的相遇變成了遺忘,而有的變成了陪伴。
從偏見到迷戀,再到好奇,我一直追問青蟲君這茶為何長了一張老黃片的臉,湯水還那么干凈細(xì)膩,能透露一點制作方面的玄機么?“這片茶園的生態(tài)不錯,以前也有人做過,但都沒有這樣的表現(xiàn),至于制作技術(shù)上,我也一直在猜想,目前還沒有想通。” 青蟲君回答。
我知道,他說的是實話,也知道想知道更多,恐怕只能問這款茶的制作人了。前幾日,在一個飯局以后的茶局上,遇到了這款“普世餅"的制作者——黃小元先生,我還是惦記著“普世餅”的“機密”,喝茶的間隙,我追問黃小元先生這款茶的來龍去脈。
“機密都在這款茶的名字背后。普世,就是想讓普通人都喝得起,既然這樣我肯定不能去用那些名山古樹的昂貴原料來做;其次,普通人的口糧,健康是第一,制作的過程中要干凈,做出來的茶肯定是要養(yǎng)生的,粗糙的外形之下其實是需要認(rèn)真的付出。”黃小元慢條斯理的說,說完之后他笑著說,快喝茶吧,杯中的好茶涼了就可惜了。我知道,再追問技術(shù)方面的玄機也肯定無果,與其好奇,不如再多飲幾杯好茶吧。
在哲學(xué)上,普世價值被作為一切價值基礎(chǔ)的價值,是所有人都應(yīng)該認(rèn)同的觀念的集合。在制茶和喝茶中的普世價值是什么呢?在我看來,茶中的“普世”就是“普適”,它應(yīng)該是真實,健康、合理的,更是一種并不昂貴的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