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飲茶人境”,即指茶人在品茶時茶侶的多少及茶侶人格所合成的一種人文境界。對此,明代張源在《茶錄》中首先提出了“飲茶以客少為貴”的觀點。明時的陳繼儒則說:“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看來,茶人在飲茶時,人數(shù)多寡不為其要,只要能皆有所得,便達(dá)到了目的。
獨啜得神,這是古今品茶人最認(rèn)可的體驗。一個人獨自品茶,實際上是茶人與茶的對話,與茶道的圓融,與大自然的合一,與心靈的共同升華。特別是在書齋青燈之下,夜色落寂之時,素月窺窗之際,手捧一杯綠茶,案展一卷雅書,獨啜慢品,冥思凈慮,感情最易伴著茶香而飄逸,思緒更易進(jìn)入靜幽的禪境,從而領(lǐng)會出“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杳冥”的體驗,即在“啜之淡然,似覺無味”的茶湯中,品出味外之味,情外之情,達(dá)到心境的超然愉悅。
對此境,明人羅高君自述曰:“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戰(zhàn),儼聽松濤,似傾入杯,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者。”他得此神情幽趣,可謂其妙不可與人道也。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盧仝,曾“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烹吃”來品味獨飲之趣。他獨自感受到“一碗喉吻潤”,兩碗三碗后,便“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喝到五碗七碗后,便“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飄飄欲仙了。他寫的《茶歌》,可謂是獨品得神的神來之作。
今天的不少大家,都是憑著獨品的工夫,讓茶香氤氳出神采的飛揚,如作家姚雪垠,他總是端坐在明窗凈幾前,手抱一壺爽茶,讓文思在茶香中流淌出來,他得之神,全化作了《李自成》那部泱泱大作。還有不少作家詩人,他們的大作都是在獨品中“啜”出來的,“泡”出來的,可謂“一壺香茶一篇文,茶香浸出神來筆”??磥碇挥歇毱酚泥ǎ拍艿么?ldquo;神運”之旨啊!
對飲得趣或曰“二客得勝”,這也是一種極妙的人文環(huán)境。品茶,不僅是人與自然的溝通與和諧,亦是和茶人之間溝通相融的方式。品茶亦如飲酒,相約一志趣相投的知己為友,在一幽雅的茶室里,邊慢品名茶,邊推心置腹地傾述衷腸,抑或品詩論道推弈聽曲,抑或談古論今縱覽天下。品得茶香裊裊,談得靈犀通暢,不知素月東升,但聞晚鐘悠悠;不辨竹影橫斜,但覺夜露浸窗。這興致雅情,可謂世間對飲者方能得之。
據(jù)傳唐玄宗與梅妃斗茶,是君王與愛妃之間的對啜佳話。錢起詩中“柴門兼竹靜,山月與僧來。心瑩紅蓮水,言忘綠茗杯。煎峰曙更早,斜漢俗西回”,寫的是詩人與山僧對飲的情趣。戴叔倫的“遠(yuǎn)訪山中客,分泉漫煮茶。相攜林下坐,共惜鬢邊華”,這是詩人與隱者的相邀對飲,以至“候門童子問,游樂到誰家”,樂得身客不知何處了。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常常邊品啜香茗,邊說詩論文,其勝趣雅致,世間鮮矣。就是今天的文人學(xué)士摯友茶侶,也常于對啜之中,妙趣橫生雅韻四溢,茶香和著真情而氤氳出浪漫的人生。
三人為眾共飲得慧,也有不少飛揚的精神浪花和膾炙人口的佳話。就說三人共飲,這對潮州工夫茶來說,是最相宜的。故潮州諺語曰:“茶三酒四踢跎二。”可見飲工夫茶時,三人是為最勝之?dāng)?shù)??追蜃釉f:“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若從交流信息相互學(xué)習(xí)取長補短益智得慧而言,三人以上共飲,實在是一個較好的機緣。
唐大歷九年(774年)春,顏真卿與陸羽、皎然、李萼、裴修、房蓋等十九位名人聚會于長興竹山寺,品茶吟詩論書議道,他們乘著茶興吟下了精彩的佳句,遂成為千古美談。
白居易也曾在古稀之年,興邀“洛中九老”,相聚品茗,也在后世的茶人中傳為佳話。此外,相傳唐代宮廷中的清明茶宴,寺廟中的茶禮、茶儀,宋代的斗茶品水等,都是多人參與,其間的名人侏儒,借著茶興高談闊論,飛揚文采,在這樣的茶時幸會中,每一位茶人一定是收獲多多興致多多,樂在其中益在其中矣。
當(dāng)今,三五知己,八九同行,相聚在茶館茶廳,在濃濃的茶香滋潤下,在裊裊樂曲的銷魂中,收獲的一定是友誼、知識、啟迪和睿智,緣此,我們說“眾飲得慧”,也是有其道理的。
在我國的茶道中,茶時人境雖有不在多少之說,但務(wù)必忌雜。所謂雜,是指相聚的茶侶,品德修養(yǎng)、志趣愛好、文化水平、舉止談吐參差不齊文野不一,從而影響到茶時的氣氛和茶人的感情,甚至滋生出不和諧的音符。因此,唐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中寫道:“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蒿萊,罪莫大焉。”這段話雖說得有點過分,但也不失為真言善語。
關(guān)于茶侶,古人陸樹聲在《茶察記》中這樣寫道:“翰卿墨客,緇沅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者。”這些人有修養(yǎng)有學(xué)識,識禮義淡名利,是合心相宜的茶侶。這樣的茶侶,無論多少,相聚品茶時,都能得其神得其趣得其慧,那是最理想的相伴茶人了。
故此,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寫道:“一個人在這種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方能領(lǐng)略到茶的滋味。”這便是茶時人境最好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