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省共有16個地,州,市,129個縣,市(區(qū))。其中,民族自治州8個,分別為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地級市8個,分別為昆明,昭通,保山,麗江,臨滄,普洱(原名思茅),曲靖,玉溪。
目前在云南省,普洱茶主要有四大產區(qū),從北到南分別為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原思茅市)和西雙版納自治州,平均海拔從高到低。
臨滄市地處滇之西南,轄臨翔,云縣,鳳慶,永德,鎮(zhèn)康,耿馬,滄源,雙江八個區(qū)縣。目前是云南省產茶量最高的地區(qū),原本以滇綠為主,滇紅次之。從普洱茶熱開始興起后,許多以生產綠茶為主的茶區(qū)相繼生產曬青毛茶。栽培野生茶目前以勐庫較為人熟知。
臨滄是云南省第一產茶大市,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xiāng),世界茶樹起源的核心地帶、云南普洱茶的原產地,是云南大葉勐庫種的原生地,有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精彩紛呈的民族茶禮、茶俗、茶藝,得天獨厚的生產有機茶和無公害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具有種類齊全,品類豐富的茶葉產品和加工技術。
在臨滄,茶與民族文化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淀積了豐富的茶文化資源,那永不熄滅的火塘邊、驛道、馬幫歇腳的箐火旁、山間清澈如許的溪泉畔,無不飄蕩著特有的茶香。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烤茶;景頗族的鮮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佤族的苦茶、煨茶、鐵板燒茶;臨滄的民族茶飲展示的文化,更是一幅長軸的記情畫,色彩斑斕,令人陶醉,使人瑕想……用土陶罐烤茶是流傳至今的一種茶俗。招待親朋好友,拿出平時精心采摘制作好的茶葉,直接抓一小撮茶葉放在土陶罐用火塘上的紅碳,邊烤邊抖翻動不迭,直到茶發(fā)出濃郁香味為好。緊接著在茶罐里沖入燒開的清潔的天然山泉水,茶罐立即噴出氣泡發(fā)出咕嚕咕嚕漲水聲。這樣沏泡出的茶,汁濃苦香,濃醇香釅,風味獨特。
在臨滄市鳳慶縣,有一座美麗的小鎮(zhèn),它叫魯史。魯史,原稱阿魯司,歷史上由土著民族語演化而成,被“夾”在鳳慶縣城東北部瀾滄江和黑惠江之間。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38米,總面積僅有43萬平方米。曾一度成為滇緬茶馬古道的咽喉重鎮(zhèn),號稱“茶馬古道第一鎮(zhèn)”。是當時通往蒙化(今巍山縣)、下關、昆明、麗江、西藏,到印度、緬甸的重要驛站。
魯史古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1598年設地方行政管理機構辟街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而今透過落滿灰塵的蜘蛛網,當年耗費萬金雕刻的門頭和金壁彩梁還在頑強地顯現(xiàn)著英姿,仍在回味著古道的滄桑。魯史古鎮(zhèn)是滇西片區(qū)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從整體上看,民居建筑風格受大理白族文化及江浙一帶的影響,具有典型的南詔建筑風格。
全鎮(zhèn)以“三街(上平街、下平街、樓梯街)七巷(曾家巷、黃家巷、十字巷、駱家巷、魁閣巷、董家巷、楊家巷)一廣場(又稱四方街)”為中心,呈圓狀分布。魯史至今還保存著一段烙滿馬蹄印的青石板道,三米多寬的路道由東向西把古鎮(zhèn)一分為二。民居以一顆印狀般的四合院和一正一廂一照壁式的三合院為主,形成“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獨特風格。樓層上下各三間房間,土木結構,屋頂用當?shù)禺a的青瓦鋪蓋,墻體和椽柱相接處用麻布石或青石板密封以防火患。屋脊均向兩頭翹起,房檐設有勾頭瓦,其上都雕刻有各種精美圖案,或龍或鳳,或獅或虎,栩栩如生,神氣活現(xiàn)。臨街和靠路的墻體還請文化人或者自己親自提筆作畫題詩,以示高雅。照壁是充分顯示主人景況的窗口,是書香門第,還是豪門富宅,或者是普通人家,都可以從造型和上面的畫面看出來。寬敞的院落內,人們植樹栽花,疊石造景,典雅別致,怡情養(yǎng)性。僅僅從這里的房屋建筑及陳設上,每一個走進魯史的人,都會被魯史深刻的文化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