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準備采茶工人午餐食材;九點,到山上茶園開始采茶;十一點,將采好的茶青載回制茶房,曬青、搖青;傍晚七點,忙著炒前一天的茶青、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停歇……
每每遇上采茶時節(jié),這便是陳如炫一天繁忙的勞作節(jié)奏。
今年49歲的陳如炫是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湖林鄉(xiāng)石井村人,有個兒子今年15歲。曾經是貧困戶的他,通過鎮(zhèn)村干部的扶貧幫扶,勤干加巧干,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制茶能手,脫貧致富的好手。
“以前自己沒有產業(yè),靠零工過生活。”陳如炫說起了自己的家庭窘境,老婆外出打工之后就再沒有回來了。“我一個人帶著兒子,平時既當?shù)之斈?,當時心里就想著一定不能苦了孩子。”
年輕時在安溪學過制茶手藝,對茶葉有點了解,陳如炫決定開始種茶,他把家中原本“入不敷出”的10畝茶園重新打理了一遍。但是基礎的落后,讓他的茶產業(yè)步履維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庭的花銷越來越大,陳如炫的經濟卻每況日下。
“當鄉(xiāng)里通知我,2萬元的產業(yè)扶持資金到賬了,我內心充滿感激和信心。”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陳如炫依舊心潮澎湃,“自被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政府的幫助和扶持,給了我希望和信心。”
也正是在湖林鄉(xiāng)幫扶干部的幫助下,陳如炫成功向縣里的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貸得小額扶貧免息貸款5萬元、獲得鄉(xiāng)政府的產業(yè)扶持資金2萬元。不僅如此,在全省雨露計劃農業(yè)技能培訓,繼續(xù)“深造”茶葉的種植和制作技術。
有了技術加持,陳如炫選取優(yōu)良茶葉品種,大膽地擴種10畝的茶山,選購了一批新的制茶設備。這是他準備大干一場的節(jié)奏。
“那時候我最大的不方便就是勞動力少,茶季農忙之時,起早貪黑成了主旋律。”陳如炫說,“好在孩子平時乖巧懂事,上小學那會兒每逢周末都會幫我鋤草施肥,洗衣做飯。”
談起兒子的生活和學習,陳如炫滿臉欣慰。“孩子的成績很不錯,如今在念初中。”
有了新技術和新設備之后,陳如炫的茶葉果然不同凡響。來自廈門、漳州、泉州一帶的茶商對陳如炫的茶葉稱贊有加,他的毛茶質好,價格自然高,新茶一出爐,茶商都爭著要,也就只好每人平均分一些。
好銷路帶來好收入,第一年陳如炫的茶葉凈收入就達18300元,這是他之前打零工收入的三倍。
陳如炫制得一手好茶的消息不脛而走,同村人紛紛上門拜訪學習,陳如炫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種茶制茶經驗。“他的茶賣到了很多地方,大家都覺得很不錯,也有很多直接上門找他買茶葉的。”石井村支書陳春河說。
如今,陳如炫一家人已經搬離舊瓦房,住進了敞亮的新房,他靠著自己的茶這份“小產業(yè)”一年凈收入可達7萬元,遠遠擺脫了貧困的行列。
“之前知道他是缺資金的貧困戶,我們就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以前是幫助他脫貧,如今是幫助他把產業(yè)做大。”湖林鄉(xiāng)黨委副書記林志勇說。
陳如炫吃苦耐勞,茶葉飄香;兒子孝順懂事,學業(yè)穩(wěn)定。父子倆的生活越來越好。談到今后的生活,陳如炫充滿憧憬,孩子學習成績不錯,為了今后孩子上高中上大學考慮,想再擴大生產,努力加油干,增加收入。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